“我真的受不了北京了,一刻也不想多留,我要离开这个地方……”
1951年,曾泽生从中南海见过毛主席后,回家兴奋地告诉妻子。妻子一脸茫然,连忙追问。曾泽生既激动又懊恼,详细讲述了与毛主席见面的经过。
或许是在旧军队中的历练,让曾泽生在见到毛主席时显得过于恭敬,倒让自己有些手足无措。但毛主席的亲切与随和,让整个气氛轻松许多,他主动找话题与曾泽生聊天,旨在让他紧张的心情得以缓解。
他们聊了很多,从国内外到古今。毛主席问起50军在汉江坚守50天的情况,曾泽生便详细地向他汇报了战况。
志愿军入朝后打的首场大规模防御战中,彭德怀指挥50军和38军112师在西线用少数兵力拖住敌军,为东线战友创造深入诱敌、争取时间的机会。
一开始,不少人忧虑50军这支起义队伍挡不住装备先进的敌军。但令人惊讶的是,50军不仅挡住了敌人的猛攻,还在汉江两岸顽强坚守了整整50天。
然而,在这场战斗中,50军面临了前所未有的艰难挑战,他们打得极为吃力,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不易。
1950年入朝后,指战员们的衣服就没换过,棉衣棉裤很快就破了。他们风餐露宿,每到新地方就挖掩体。为轻装,没被子毯子,大衣也只有一个班一件,得给站岗的战士。
说到吃的,不打仗时还能勉强吃上热饭,一开打就只能吃炒面配雪了。战斗后期,雪被炸没了,战士们只能像吃沙子那样,硬把炒面咽下去。
若说缺衣少食,战士们尚能咬牙坚持,但一旦在战场上受人欺凌,他们就无法再忍受这种屈辱。
那时还没有高射机枪,敌军飞机故意飞得很低,先一阵机枪扫射,接着就朝着阵地扔下几颗炸弹,企图摧毁我们的防线。
战士们有时能清晰看到飞机上的驾驶员,却也毫无办法,只能迅速隐蔽起来,避免被发现。
美军除了飞机轰炸,还搞精神轰炸,派飞机在阵地上空投传单,煽动士兵投降,承诺给予优厚待遇,企图瓦解敌军士气。
然而,美国人并不清楚,那时的曾泽生与战士们同吃同住,生活条件并无二致,并没有享受到什么特殊待遇。
50军主力撤至汉江北岸后,各师派小部分人马过江,确保主力在江北的安全部署。第447团三连坚守阵地25天,最激烈时,连炊事班送饭时也拿起手榴弹冲向敌人。
442团占领88.3高地后,连续几天被美军猛攻。主力部队布防好后,副军长让他们撤回北岸。军领导问连长为何打得这么好,连长却说,战斗开始后,他没怎么指挥,都是战士们自发战斗。
汉江阻击战持续了50天,我军7个连、31个排、138个班全部牺牲,3.3万人仅剩10033人。但只要未接到撤退命令,战士们就坚守阵地,绝不退缩。
在这场阻击战中,指战员们智勇双全。50军本就擅长防御,早在台儿庄战役时,他们就坚守禹王山20天,即使伤亡惨重,也绝不放弃阵地。
曾泽生向毛主席汇报时,毛主席细致询问,从军团作战部署到团营布防细节都不放过。曾泽生越答越紧张,因部分地名和驻地记忆模糊,生怕在毛主席面前出错。
怕什么来什么,毛主席问起第二线部队某营的位置,曾泽生一时语塞。幸而毛主席想起一个地方,一问之下,曾泽生反而更加尴尬了。
毛主席虽远在北京,但对大兵团作战与小分队情况均洞悉无遗。曾泽生作为军长兼战役亲历者,竟忽略诸多细节,实乃意外。
曾泽生一下子说不出话来,脸上露出惭愧的神情。面对毛主席的询问,他不知所措。毛主席见状便不再追问,连忙安慰起曾泽生来。
“我就是随口一提,你别紧张。听说你们在朝鲜战场上表现得很出色,打得相当漂亮!”
听到毛主席的话,曾泽生内心激动万分。回想在国民党军队所受屈辱,与现在对比,他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慨与激动。
1927年,曾泽生被调到北伐军总部,后来成为国民党军第五师军官队的少校队长。但他看不惯军队的腐败,便辞去了军职,去上海专心学习汽车机械和驾驶技术。
龙云统治云南并担任省主席时,曾泽生加入滇军。卢沟桥事变后,他又被编入国民党第60军。抗战结束后,曾泽生升为第60军军长,负责接收抗战胜利的成果。
曾泽生曾言:“尽管国民党夺取了抗战的胜利果实,但他们的腐败已深入骨髓。”
1947年初,国民党吉林省主席以管辖范围有限为由,逼60军自寻出路。曾泽生明白这是排挤,力争无果后,无奈带队转移。之后,60军三次重创,损失巨大,实力大减。
是年冬,解放军发起强劲攻势,第60军急撤至长春。出人意料的是,蒋介石未责曾泽生,反写亲笔信赞扬之,并承诺重赏。
起初,曾泽生颇为感动,但很快发现蒋介石让60军陷入绝境。在长春,60军与新七军共守,新七军装备精良、粮食充裕,而60军却衣衫褴褛、粮食短缺,处境极为艰难。
60军官兵上下备受压迫,怨声载道,曾泽生深感共鸣。在多次挣扎无果后,他决心加入反蒋起义的行列。
萧劲光得知消息后,安慰曾泽生说,60军将完整保留并改编为解放军一军,还会配政工干部。萧劲光这么坦诚,曾泽生心中的疑虑也就烟消云散了。
不久,中央决定把第60军改编为解放军第50军,军长仍为曾泽生。接着,四野派遣了400余名军政干部,对部队实施政治训练,使全军焕然一新。
1949年7月,曾泽生不顾严重关节炎的疼痛,坚持率兵南下,解放大西北、大西南。他忍着剧痛翻山越岭追击敌人,拒绝去后方治病,说军人就应在枪声响起的地方。
1950年朝鲜战争打响,第50军接到命令前往东北准备。在东北疗养的曾泽生得知后,急忙跑到武汉请战,想亲自带兵去朝鲜。谭政担心他的身体,让他先养病。曾泽生不服,直接挽起袖子表示没问题。
别说两个20岁的小伙子,现在我自信能应对更多挑战!只要枪声一响,感觉浑身是劲,病痛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!
谭政被曾泽生的热忱打动,经中央军委同意,曾泽生带着50军作为先头部队,奔赴鸭绿江对岸,投身抗美援朝的战斗。
在朝鲜战争中,第50军参与了前四场大战役,历经95次战斗,共击毙敌军14052人。其中,在第三次战役中,他们全歼了英国皇家重型坦克营,这是志愿军在朝鲜唯一一次消灭整建制坦克部队的战绩。
战斗结束后,彭德怀在作战会议上请曾泽生分享歼灭英国皇家坦克营的秘诀。曾泽生思索后答道:
司令员,我想跟您报告,我们之所以能成功,主要靠的是大家那股子无所畏惧、勇往直前的劲儿。
曾泽生说取胜靠“勇敢”二字,彭德怀听后连连称赞:“说得好!我们打仗,就是要靠这股子勇气和胆识!”说完,他带头鼓起掌来。
正因第50军的非凡与贡献,曾泽生归国休养时,享受了特殊礼遇。但毛主席的连串提问,让曾泽生深感责任重大,工作仍需努力。
接见完回到家,曾泽生急忙对妻子说:“我在北京一刻也不想多留,得赶紧回朝鲜,去基层、上战场,好好干工作,不辜负毛主席对我的鼓励和信任。”
回到前线,曾泽生马上深入部队底层,全面了解具体问题,并且更加关心基层战士,给予他们更多关怀与照顾。
有一次,曾泽生去查看一个连队的阵地,巧遇了当年和自己一起起义的老战友,他开心地停下脚步聊了起来,还提醒战友要锁好枪上的保险,避免意外伤人。
士兵向军长曾泽生报告:“长官,‘锁机环’是老称呼了,现在叫‘保险’。”说完立正敬礼,曾泽生有些尴尬。随行参谋见状,连忙让副团长加强战士对首长的尊重教育。
曾泽生迅速恢复平静,摆手说不碍事,这是战士们民主意识提高了,勇于更新军长旧思想。离开时,他感慨地对身边的人说,以后要多去基层,和战士们亲近,向他们取经。
后来,抗美援朝捐献活动在国内火热开展,在朝鲜的曾泽生得知后,写信给妻子要捐出所有房产。但总政治部回复说,云南的房子已交政府,北京的留给家属住。
1955年,50军回国后,毛主席再次会见了曾泽生。这次,曾泽生对部队情况了如指掌,但毛主席没问这些,而是和他深入探讨了战略层面的大问题。
和毛主席交谈后,曾泽生深感只有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强盛、人民安乐紧密相连,才能达到新高度。于是,他鼓起勇气,向毛主席表达了自己长久以来的心愿——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“你这些年进步真大,入党不用我批准。”毛主席笑着说。曾泽生瞬间感到一股暖意,身为前军阀将领,若能入党,便是他全身心投入人民事业的最好证明。
“然而……”毛主席话锋突然一转,曾泽生心里顿时忐忑起来,生怕自己入党的事有变。正当他胡思乱想时,毛主席却说了句让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话。
“你们所属的党派规模可真不小啊!”
重新编写后的段落内容为:“无党派人士在全国的数量与共产党相比,显然不是一个很大的群体,但他们在社会及政治生活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”
听完毛主席的解释,曾泽生忍不住笑了,他没想到毛主席会和他开玩笑。要是蒋介石,这种事是绝对不会发生的。
曾泽生与毛主席感情更深厚了,但仍未完全明白主席的深意。主席敛起笑容,认真地说,曾泽生愿望虽好,但留在党外作用更大,能以党外身份助力国家统一。
曾泽生恍然大悟,毛主席并非认为他未达党员标准,而是觉得他更适合以党外人士身份做统战工作,发挥其所长。
毛主席第二次会见曾泽生后不久,中央军委便授予他中将军衔和一级解放勋章。那晚,曾泽生兴奋难眠,索性起身坐在桌前,反复端详着手中的勋章。
经过重新编写,段落变为:“看来共产党是言出必行,不会把自己当外人的政党啊!”
1964年,叶剑英前往曾泽生的部队视察时,受朱老总之托,向他致以问候。同时,他还转达了朱老总对第50军重要性的强调,并承诺中央会支持解决其困难。
曾泽生深受中央领导关怀的感动,他向叶剑英郑重承诺,绝不辜负军委的期望,会全力以赴带好第50军。
1970年,曾泽生结束了50军军长的生涯。晚年时,他常对亲友提起毛主席的话,认为自己不入党作用更大。他日夜渴望祖国统一,以便实现加入共产党的心愿。
1973年2月,曾泽生在北京病逝。他留下遗愿:希望台湾早日解放,祖国统一。
曾泽生去世后,中央在八宝山为他举办了庄严的追悼会,萧劲光受中央委托致辞,高度评价了曾泽生。但遗憾的是,他离世后,骨灰盒上始终未披上中国共产党党旗。
#深度好文计划#
